一、工程概況
紅星橋是包頭市東河區西河上20世統60 年代建造的一座跨河馬路橋,鋼筋混凝土結構。其改造工程是當時包頭市防洪治理河道工程的組成部分。為了增加暴雨過后洪水泄流量,紅星橋上下游河槽均需加深加寬.而改造前的紅星橋過水斷面小.泄洪流量不易通過。必須將河槽加深到上下游要求的深度和坡度。新設計的河底標高比原橋下河底低 1m,河底標高降低后,橋墩臺的基礎底就快露出,這將失去橋的穩定性。危及橋的結構安全。如果拆除重建又工期時間較長,造價且高,而且要中斷主要馬路交通。
二、設計要點
根據上述工程條件,設計時采用對橋墩、橋臺先支托,后在基礎下開挖澆灌混凝土,達到加深基礎的目的。其設計步驟如下;
(一〉計算橋面傳至橋墩、橋臺的荷載,包括活載、風載和地震荷載;
(二)根據勘察資料,確定支托靜壓鋼管樁直徑及壓入深度,計算單樁承載力;
(三)按照傳到橋墩.橋臺底面的荷載和計算的單樁承載力進行計算樁數和布樁。為了安全和便于施工,設計時把橋墩和橋臺分割成條塊,在條塊里把樁布成一字形、梅花形、雙排或多排柱。
三、施工工藝
施工采用半幅橋面封閉,半幅橋面車輛通行的辦法。先將半幅施工的橋墩、橋臺按設計分割的條塊,間跳式開挖到設計深度,壓樁支托、支模、綁扎鋼筋和澆注混凝土。
完成半幅橋面施工任務后,將這半幅橋面開放,讓車輛入流通過;再將另半幅封閉,用前半幅加深基礎和降低河底同樣的方法完成施工任務(圖4.2-8)